这周上映的电影不少,《黑衣人:全球通缉》、《妈阁是座城》和《秦明·生死语者》刚刚上映,而之前还有《哥斯拉2:怪兽之王》、《追龙2》、《最好的我们》等电影,加起来一共八部片在映。然而票房表现让人大跌眼镜,6月18日周二票房仅5500万,18日随着观影人次减少,票房继续走低,市场一片低迷。
《黑衣人:全球通缉》的外星人形象增加了,做了更多的CG,然而由于故事的方向是外星人站在人类这一边,所以电影少了尖锐的对立和冲突,因此也缺少让观众觉得震撼的大场面,这是电影一个很大的问题,结果就造成了电影故事不算好、大场面也不给力的尴尬状况,这就解释了为什么电影评分上不去。
导演和制片人从头撕到尾
很多网友都知道,中美电影最大的不同点在于,中国电影是导演中心制,往往制片方投了钱之后,由导演说了算;而美国是制片人中心制,不管是编剧还是导演都要听制片人的,导演往往是个执行者,张艺谋去好莱坞拍《长城》就是一个很典型的例子。
但《黑衣人:全球通缉》问题就出在导演和制片人闹不和,甚至从头撕到尾,导致电影没拍好。
首先是没有威尔·史密斯,制片方重启这个IP本身就是冒险,制片方的初衷是指望锤哥和女武神组CP,能蹭一下漫威的热度,没想到这个希望落空,两位演员没激起多少水花。
剧本也是一波三折,有业内人士透露,电影本来的剧本很棒,所以才能吸引到锤哥和女武神,然而到了2018年夏天,负责监督项目的执行副总裁离职,他的岗位没人继任,于是剧组内开始互撕。
互撕的双方是导演和制片人,掌控剪辑的制片人重写剧本,剧本的修改甚至在拍摄过程中都不断出现,每天演员们都会接到几页新剧本,给表演和拍摄带来造成了很大的困难,导致两位演员也请了自己的对白写手,于是剧组场面更加混乱。
电影后期制作相对顺利,试映时放映了两个版本,分别是导演主导的版本和制片人主导的版本,最终选择了制片人的版本为最终上映版本。由于导演和制片人的关系难以调和,导致整部电影创作都偏离了最初的轨道,票房失利。
不过,尽管票房不理想,但“黑衣人”这个IP不会被丢掉,将继续开发电影或电视,希望下一部制片方能吸取教训,不要再犯同样的错误。